2008年5月22日上午,北京首都机场安检人员经过仔细检查,对一大桶水予以快速放行随身携带上航班。原来,这桶“特殊”的水里装的是中国科学院捐赠给四川地震灾区用于生物监测水质安全的标准模式鱼,这种鱼体积非常小。
携带这批捐赠物资的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的饶凯锋博士介绍说,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此次捐赠的是一套该中心自主研发的BEWs型水质安全在线生物预警系统,包括整套监测系统和标准模式鱼。
这套系统是以水生生物为研究对象,当水生生物遭遇有毒化学物质污染或水质恶化时会自主发生行为学上的改变(如逃避),当发生严重污染或人为投毒时其运动行为的强度会大幅度下降,甚至死亡。水质在线生物安全预警系统在该原理基础上实现了定点、实时、远程控制报警。该系统拥有八个独立传感器,其中六个用于测试,两个用于对照,每个传感器中有三到四条标准模式鱼,足够的样本数结合行为学模型能有效避免误报警。
当前灾区的水质安全形势面临巨大考验,具有潜在健康影响的污染物难以计数,仅依靠常规有限的化学指标监测显然难以应对,单一的理化分析技术难以解释日益复杂的有毒污染物健康风险问题。因此在严格按照国家水质标准检测水源的基础上更应该关注有毒有机污染物对水质安全的威胁。据了解,这套系统将用于成都市区的自来水水源水质监测,结合现有常规理化监测,共同防范水体突发性污染事故,这将极大地提高成都市对城市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快速应急能力,为地震灾区的水源水质安全保障提供支持。
该套系统具有灵活机动、操作便捷、维护简单等特点,而且标准模式鱼可以在当地顺利繁殖,将来也可以研究使用当地其他合适的鱼种来共同预警监测,因此该水质安全在线生物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灾区快速、顺利地推广应用。此外,该套系统还将在近期应用到北京、天津、沈阳等奥运城市。
如果说震后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抢救人的生命,那么现在,保障人的健康就应该被更加关注。我们欣喜地看到,高标准的水质监测,已经从灾区开始。